28nm單片機芯片工藝作為最具性價比的制程工藝被認為將長期存在且活躍于單片機芯片市場。單片機開發(fā)方案公司英銳恩與你分享單片機產業(yè)芯資訊。12月11日,華虹集團旗下的12英寸晶圓代工廠上海華力與聯(lián)發(fā)科共同宣布:一顆28nm工藝無線通訊數據處理芯片成功進入量產階段。成為繼中芯國際之外的第二家國內大陸具備28nm單片機芯片制程量產能力的晶元代工廠。
隨著研發(fā)難度和生產工序的增加,IC制程演進的性價比提升趨于停滯,造成了“28nm單片機芯片工藝長制程”的現象。20nm和16/14nm單片機芯片工藝制程的成本一度高于28nm單片機芯片工藝,這是摩爾定律運行60多年來首次遇到制程縮小但成本不降反升的問題。
由于性價比提升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摩爾定律的核心意義,所以20nm單片機芯片工藝以下制程的成本上升問題一度被認為是摩爾定律開始失效的標志,而28nm單片機芯片工藝作為最具性價比的制程工藝則被認為將長期活躍于市場。
就單位芯片成本而言,28nm單片機芯片工藝優(yōu)勢明顯,將保持較長生命周期。一方面,相較于40nm單片機芯片工藝及更落后制程,28nm單片機芯片工藝在頻率調節(jié)、功耗控制、散熱管理和尺寸壓縮方面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由于20nm單片機芯片及更先進制程采用FinFET技術,維持高參數良率以及低缺陷密度難度加大,每個邏輯閘的成本都要高于28nm單片機芯片工藝制程。
以上是單片機開發(fā)方案公司英銳恩分享的芯資訊—28nm單片機芯片工藝將長期活躍于單片機芯片市場。